壽臣苗鍾海岸遊

21/6/2015 - 天晴

聞說港島南岸的壽臣山頂尚有一些軍事遺跡,於是趁夏日輕鬆登頂一探,並順走海岸遊深水灣和淺水灣。由黃竹坑起步,先探山邊溪澗中的古代石刻,然後走進壽臣山的豪宅區,覓路登山頂,俯瞰深水灣景色。下山後,走回黃竹坑新圍探遊傳統民居歷史建築,之後沿海邊的苗鍾徑走至深水灣,接麗海堤岸路過淺水灣,除了欣賞美麗沙灘外,亦順遊鎮海樓的觀音像和天后像。

坐巴士過了香港仔隧道後下車,踏天橋過南風道,先探黃竹坑石刻。這據說已有三千五百年歷史的法定古蹟,位於山邊小溪旁,雖和香港其他位於海濱的古石刻於地理位置上有點不同,但有一點肯定相同的,都是鮮有遊人來探訪,相當可惜。探過石刻,按舊圍村指示,步至香港仔隧道,踏天橋過公路,然後步至壽臣山的車路。沿車路迂迴走至深水灣道,借道人工天梯登山,輕鬆登上壽臣山山頂。壽臣山原名鐵坑山,後為表揚周壽臣對社會的貢獻而改名為壽臣山(一般說是於1936年周壽臣退任議員時,政府而將此山命名為壽臣山的,但翻查1930年憲報(227號),政府已命名Shouson Hill Road壽臣山道,之後報紙新聞亦稱此一帶為壽臣山!),山腳仍保留著昔日鄉村傳統民居,半山則已發展為豪宅地帶,不過山頂卻仍保留著昔日軍事設施。這些設施,據說是二十世紀初英軍於此駐守而設的,從地上的鐵環和向山下延伸的石級,相信是用作拖引重型設備的,可惜相關歷史則不易考據了。至於稍下副峰的測量柱位置,既俯瞰深水灣,亦可回望壽臣南朗雙峰,景觀相當不錯。

循原路走回車路,下山至香島道,先往黃竹坑新圍,探遊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10號舊民居。這傳統民居,相比新界不少鄉村房屋,並不特出,只是由於屬於香港島上少數的傳統中式民居,因此開放作參觀,並為這歷史上被稱作鐵坑的鄉村,留點歷史紀錄。

離開新圍,沿香島道走一段,然後按苗鍾徑指示牌下降至海邊,踏上架空行人橋,沿海岸輕鬆走。這條苗鍾徑,原來是1980年代香港電燈公司和政府商討,為安裝由黃竹坑至舂坎角的電纜而設的,而其英文名稱Mills & Chung Path,有人考據證實為是紀念當時代表電燈公司和地政總署作安排商討的Patrick Chung的Tim Mills兩位先生。這道行人橋,沿途風景優美,途中還有一座不知作何用途的建築,被人寫上天后宮,相當有趣。

苗鍾徑的盡頭便是深水灣,由於是炎夏,弄潮兒也不少,相當熱鬧。步過沙灘,接上麗海堤岸路,繼續沿海邊走,欣賞藍天白雲下的山海景色。途中有戰爭時的偵察瞭望台,不過已漸被樹木包圍,加上沒有任何介紹,難免不易被人察覺。走畢堤岸路,來到淺水灣,遊人更多。步過沙灘,走至盡頭,便是鎮海樓,除了兩旁的天后觀音像外,周圍還有各位神仙,不過宗教味道不濃,反而更似是遊客景點呢。